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当前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正值风口期。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闻名全国,如今氢湾的启动为其新能源之都建设再添强劲引擎。
1月31日,常州氢湾正式启动。常州氢湾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中轴,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启动区1000亩,其中360亩作为创新孵化区。一期先行规划34亩,拥有6万平方米孵化空间的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
以“一基地、一示范区、两中心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常州氢湾将致力打造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基地、华东地区氢能源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示范区、氢能源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和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
大会现场
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前瞻眼光,要领跑氢能产业发展,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精心打造氢湾。
三大目标
以磅礴之势崛起中的常州氢湾目标十分清晰,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2025年)达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集聚初聚规模、示范应用广泛开展三大目标。具体如下:
关键技术方面:到2025年,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系统集成控制、储运装备的核心原料和关键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国内领先,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基础材料技术取得突破;引进3个以上核心技术团队和高端产业人才,建成1-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针对电堆额定功率及寿命、膜电极铂载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实施一批省级以上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搭建4个以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集聚方面:以武进国家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培育一批氢能重点企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到2025年,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累计产业投资超过200亿元;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链;培育“瞪羚和“独角兽企业5家,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示范应用方面:到2025年,力争建成加氢站5座;氢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突破300辆,其中货运物流领域推广80辆,氢能环卫车、氢能雾炮车、氢能土方车、氢能叉车等试点应用120辆。
常州氢湾效果图
项目签约
常州氢湾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在大会当天,8个氢能产业项目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签约,总投资13.15亿元。
这8个项目分别是江苏省特检院国家氢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常州氢湾中石化油氢合建项目、联德电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氢湾国际创新社区项目、常州中海电力新能源检测装备项目、常州市氢能产业协会总部项目、湖南百利科技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项目、北京格睿新能源检测装备项目。
签约仪式
其中,国家氢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常州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氢湾国际创新社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及检验检测设备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招商局新能源分局陈丹蕾介绍,目前项目已启动规划建设,力争年内竣工,已有一批企业意向落户。
联德电子目前正承担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电解水蒸气制氢系统中的单电池片大批量制备与电解堆结构设计及优化,“这是一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希望攻克氢燃料电池与氢气绿色制取的技术难关,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成为工业、交通等高耗能行业脱碳的新选项。联德电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教授王晓春说。
常州氢湾中石化油氢合建项目将在西太湖建设500kg/d的加氢站及1000kg/d的工业用氢充装站。
武进迸发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武进聚焦打造氢能产业先导区,把握氢能机遇窗口,全面联动抢占产业“风口,园区目前有氢能产业链企业7家,其中制氢企业1家(天合元氢)、氢储运企业2家(神鹰碳素、氢联高科)、电堆企业2家(腾龙股份&新源动力、创氢能源)、氢能核心零部件企业2家(联德电子、西菱动力)。
武进区现已初步形成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投资布局位居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行稳致远,近日武进区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将围绕氢能产业的项目集聚、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构建、氢站建设、应用示范、金融支持、行业交流、人才引育等9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发挥常州氢湾集聚作用,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武进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成为氢能产业链完备、创新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多样,在长三角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发展示范区域,为“两湖创新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